侨批背后的诚信记忆
10月13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,走进侨批文物馆,了解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、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。
汕头侨批文物馆建于2004年,是中国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,2013年搬迁至外马路18号。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,12万封侨批文物,展现了华侨华人的移民史、创业史及其勇于开拓、守信重义、爱乡爱国的精神。
批,在潮汕话中是“书信”的意思。侨批,是海外华侨寄给国内亲属家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,它是富有情感的金融产品,具有“银信合一”的特征,蕴含着忠义孝悌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,是“信而有征”“无征不信”的生动诠释。同时,侨批业经营者坚守“见利不忘义、灵活要守信”的经商原则,体现了信义经商的传统文化价值。
“侨批档案”于2013年6月19日成功入选《世界记忆名录》,参加申报的17万封侨批中,大约有10万封来自潮汕地区。侨批历史中,“经营有信”“敬业有信”和“践诺有信”的故事比比皆是,折射出潮人诚信的道德光芒。
侨批经营者恪守诚信的职业道德,风餐露宿,把一封封家书连同一笔笔批款送到各镇各村、各家各户以至穷乡僻壤的侨眷手中,一笔不漏、分文不差。批局在收办信款时准确快速“按址投送”,甚至还能“无址投送”,充分表现侨批经营者的敬业精神、服务意识及诚信品德。
《潮州志》对侨批局有一段概括的记载,曰:“因华侨在外,居留范围既极广,而国内侨眷,又多为散处穷乡僻壤之妇孺。批业在外洋,采代收方法或专雇夥伴,一一登门收寄,抵国内后,又用熟习可靠批脚,逐户按址送交,即收取回批寄返外洋,仍一一登门交还,减少华侨为寄款而虚耗工作时间。至人数之繁多,款项之琐碎,既非银行依照驳汇手续所能办理。其书信写之简单,荒村陋巷地址之错杂,也非邮政所能送还。” 因此,侨批局必以诚信为立业之本。海内外侨批局以各种形式,公开向华侨和侨眷承诺,向社会宣示约法。
下面展示的几枚侨批封上的印戳,可见一斑:
▲ “本局批银,即日发派”,批银限时送达,是批局的公开承诺。据老侨批派送员介绍,尤其是春节的侨批,他们要赶在大年三十甚至新春初一凌晨送达。
▲原批邮途遗失录奉还批银
▲收批人因寄批地址不明无法回批还可以托批局代寻:汕头侨批执事先生:迳启者,兹因家母逝世未明家父在叻地址帮请贵批局代联系是荷。
▲批银先付补交原批
有时信件周转延误,批局会按先期接到的批单所列金额先付批款,待批信转递到潮汕后再将信送还,故于信上盖一印戳写明“批银先发”这也是诚信经营。
▲批银已付补送原批
▲批银先发有错取回
诚信,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的无形资产;诚信,是侨批文化的精髓,是”信而有征“,”无征不信“的生动诠释。运用侨批档案遗产,让历史说话,让文化说话,让文物说话。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。